2023-09-28 13:39
证券之星
2023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暨数字经济开放研究平台学术峰会”9月27日正式落幕,本次论坛聚焦“乡村金融”主题,探讨经济新增长的发力点、新动能应在何处。
与会专家认为,乡村金融、数字金融、消费金融等均可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手段,同时,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韧性,在大行下沉、农商行改革的过程中优化乡村金融结构,提升普惠保险覆盖面也将成为构建金融新生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合力。
人民银行副行长、党委委员刘国强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普惠金融的认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聚焦民生福祉;要坚持促进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要坚持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强化科技赋能和数据引领;要坚持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普惠金融与绿色金融融合发展。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信心、添合力;二是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三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普惠金融扩面增效;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注重普惠金融安全发展。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距今已过去十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达4115.12万户,两项指标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已超25%。同时,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6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8%,处于历史低位,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1个基点。十年时间,普惠金融在总量和让利实体经济方面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助理张晓慧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历程时表示,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从2013年开始将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7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求大型商业银行要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聚焦小微企业和“三农”等提升服务能力。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和各部委出台了诸多引导金融机构让利小微企业地金融措施。随着数字化技术对金融业态的影响不断深入,中国人民银行还在G20框架下发布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推动通过使用数字金融服务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来看,从政策支持“红利”和金融指标改善,中国普惠金融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从事普惠金融要有准公益心态,虽然要实现商业可持续但不可一味追求高额利润。
在普惠金融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除了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还要完善金融结构,使得金融服务能够释放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小微群体的有效动能。这其中,进一步优化农村金融体系是重中之重。因此,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在论坛期间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23)》就提出,要建立“双重目标”的乡村金融生态体系。同时,CAFI院长贝多广还归纳乡村金融的重要参与主体——农商行成功的基本要素:以治理结构为核心、使命与愿景中要体现对社会的贡献、外部的法律法规和基础设施足够完善,以及自身管理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