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14:06
网络
跨界并购的窗口期还会继续多久?
“并购六条”实施已一月有余,类借壳、跨界并购热度大幅上升,人人都想从这场盛宴中分得一杯羹。二级商场方面,资金热衷于并购概念股炒作,甚至有第三方投顾机构在社交媒体上借此会合“吹票”;一级商场方面,人心思动,投机性增强,一些上市公司将并购的视界从工业转向了跨界。
光控资本(浏览器打开795989.com)是上海光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是一家专门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平台服务的网站。为客户提供个人化多种投资方案,提供全球华人投资者投资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便捷的交易服务,拥有的国际化金融市场经验的平台。光控资本为投资者提供及时全面的投资资讯、新锐具深度的行情分析,提供投资者解读资讯、洞悉行情、投资交易等各方面的金融需求。客户通过到券商官网下载券商独立的证券账户进行股票交易,确保账户真实,资金安全,杜绝虚拟盘。光控资本的管理团队拥有多年国际化金融市场经验和互联网产品技术背景,管理团队主要来自于证券、银行、IT等行业,具备证券、金融及私募领域从业经验。安全金融、卓越体验,满足投资者的金融理财需求,帮助客户资产财富增长。
不过,跨界并购并非易事,当前商场仍对此有所争议和忌惮。以史为鉴,2015~2017年,跨界并购也火热一时,但终究成效仍令商场浮光掠影。证券时报记者以年内55只退市股作为样本查询,发现其间约三成企业在以前十年内曾展开过跨界并购或借壳上市。从成果上看,这类资本运作并未给部分上市公司的长时间市值管理和运营成果带来有利影响。
有受访的券商投行人士标明,上一轮跨界并购潮以文化传媒、影视、教育资产为主,与此不同的是,本轮跨界并购潮一是鼓动面向新质出产力,二是着重商业逻辑和工业展开趋势。因此,监管部门后续的审阅标准值得接近注重。
另一券商投行人士称,虽然跨界并购能让买卖双方、投资者、中介机构在短期内构成共赢,但后续整合难度不容小觑,“上市公司应量力而为,中介机构也应引导上市公司防止实施过于急进的并购战略”。
跨界并购热潮渐起
“并购六条”自9月24日起实施,至今已有月余,并购范畴热度不减,一二级商场均为此狂欢。
Wind数据显现,在二级商场上,针对重组概念股的炒作非常火热。9月24日至11月5日,重组概念指数累计上涨逾60%。其间,有19只个股期间涨幅翻倍,比如松发股份、银之杰、光智科技等均大涨逾300%,旭杰科技的涨幅也超过了200%。
一级商场方面,商场各方也是雷厉风行。跟着“并购六条”对跨界问题松绑,A股商场的跨界并购案例显着增加,活跃度显着进步。根据证券时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9月25日至11月6日,A股商场至少有13家上市公司推出跨界收购计划。
近来,某从事汽车零部件出产的上市公司称,要开辟“第二增加曲线”,收购并控股一家微型驱动马达范畴的企业,被收购标的的产品布局以智能手机为主。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上市公司以前曾提出屡次跨界收购计划,被投资者质疑存在“卖壳”动机。比如,该上市公司曾拟进军光伏工作、拟布局再生资源范畴等,但这些并购动作均以失败告终。据了解,该上市公司的运营成果多年来都不算抱负,上市即遇成果巅峰,次年呈现滑坡,第3年至今的扣非净利润已连续赔本5年。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在前述宣布跨界并购计划的13家上市公司中,其间6家的2023年归母净利润呈现赔本,有的甚至已连亏3年,“保壳”志愿非常激烈。
在监管政策鼓动、二级商场热炒的布景下,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目的究竟是为了转型升级,仍是“保壳”或大搞市值管理,在这场盛宴中已“男女难辨”。
“我们接触到一个衣食住行范畴的上市公司,工作比较传统,客户原计划推动工业并购。不过,最近看到商场上的跨界并购案例增多,相关公司的股价也显着走高,尤其是涉芯片概念连续大涨,客户也心动了,想跨界收购半导体企业,向新质出产力挨近。”某中小券商的一名投行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达了困惑,这类并购的动机难免有玩概念式重组、盲目跨界之嫌。
华北某中小券商的一名并购人士还谈到,他最近接触到的部分客户也有跨界并购的意向,“客户担心未来退市标准趋严,还担心并购政策的窗口期不会很久,因此想抢夺提前运作跨界并购”。
争议与忌惮一贯在
关于部分投行人士而言,上一轮跨界并购潮带来的经验教训可谓“铭肌镂骨”,因此需要警惕跨界并购或许存在的风险。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整理,在2015~2017年的跨界并购浪潮中,上市公司首要以跨界并购文化传媒、影视、游戏、教育等资产为主。这类被并购标的通常具有轻资产、高估值等特色,但不少标的企业被收购后却无法结束成果许诺,终究导致A股商誉规划大增,商誉减值风险露出。
从另一角度来看,跨界并购也并非全如商场各方想象的“夸姣”,有的并购其实未能助推上市公司质量进步与股价继续上扬。证券时报记者以年内55只退市股作为样本查询,发现其间约三成企业在以前十年内曾展开过跨界并购或借壳上市,终究作用怎么呢?
比如,7月退市的鼎龙文化,上市逾13年,其间主营业务屡次发生改动。上市之初,公司致力于玩具的研发、出产、制作和出售,后来再三跨界收购——2014年主营业务增加网络游戏的制作开发与运营推行、2015年增加影视剧的投资拍照和制作发行、2019年增加钛矿发掘及出售。然而,该上市公司终究在本年触发面值退市,审计机构对其2023年度内部操控出具了“否定定见”的审计报告。
前述某中小券商的投行人士标明,以前监管之所以限制跨界并购,是由于风险大且有股票炒作之嫌,现在虽然鼓动向新质出产力工作跨界并购,但这些问题仍然存在,还有上市公司为了二级商场炒作而推动相关运作。
某头部券商投行的一名并购人士则认为,这两轮跨界并购潮有着实质不同,“本轮的底层逻辑是展开新质出产力,而前一轮中有些项目是从进步财务报表盈利、上市公司市值的角度动身”。
证券时报记者注意到,本轮跨界并购潮呈现的案例多以收购半导体、新材料、医疗、高端制作等资产为主。比如,上市公司日播时尚将在原有精品服装业务基础上新增锂离子电池粘结剂业务,兴民智通则在坚持主营业务不改动的前提下新增船只制作业务。
在跨界并购的监管态度方面,监管部门一贯持谨慎态度,并加强了对相关行为的监管力度。虽然“并购六条”清晰支撑跨工作并购,但这并不意味着对跨界并购的监管放松。相反,该政策着重了并购行为的标准性和商业逻辑的合理性,以防止商场呈现无序扩张和违法违规行为,更加注重并购行为是否符合工业展开趋势和国家工业政策。
前述华北某中小券商的并购人士标明,现在出炉的大型跨界并购计划,尚未步入正式审阅阶段,未来会接近注重审阅的标准。“我个人倾向认为监管对跨界并购一事一议、审慎判别。”在该人士看来,虽然监管在“并购六条”中清晰支撑跨界并购,但估计也会理性看待相关两个工作的业务实质,或许会侧重加大对科技类标的资产的支撑。
整合难度不容小觑
即使监管层支撑跨界并购,上市公司仍是不能忽视跨界并购后呈现的整合风险与难度。
业内人士普遍反应,跨界并购的整合难度,在于上市公司大股东对新业务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新团队的管理能力。
华东一名资深的券商并购人士谈到,A股跨界并购的案例之所以不少,首要原因是“间隔发生美,经过转型改动盈利基础和估值倍数,在获得市值快速进步后,简略构成买卖双方的最大共赢”。不过,从整合角度来看,跨界并购压力最大,外行“坐镇”熟行干活,股东利益和贡献简略构成曲解的局势,导致被并购方的变现思想加剧,成果过了对赌期就相形见绌。
上述某头部券商的并购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现在商场宣布的跨界并购案例中,很大份额是大股东注入资产。“由于大股东在管控和运营标的资产已有一段时间,有着必定的时间查验。相对而言,这类布景下的跨界并购,风险可控度较高。”该人士称,跨界并购要遵照“看得懂、管得好、不套利”的原则,一方面工作要符合新质出产力方向,另一方面自身基本面要足够厚实。不管从上市公司仍是从监管角度而言,尽量做到风险可控。
华中地区某中小券商的一名并购人士认为,在现在的跨界并购案例中,多个被并购标的呈现盈利规划小甚至赔本的特征,这也给整合带来了难度。比如,阳光华泰跨界收购的波米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844.32万元;百傲化学收购的姑苏芯慧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净利润为-3372.08万元。
类似上述情况,就检测着上市公司和投行对工业的理解力和洞察力。赔本公司往往是商业模式不可成熟、商场不可稳定的偏前期成长性公司,上市公司和投行对拟并购公司的技术先进性和工作展开趋势要有更加清醒、清晰的判别,一起上市公司对其并购后的整合和赋能也显得更为重要。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