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风云财经 >> 消费 >> 正文

电影业复苏,谁能闷声发大财?

-发布时间-

2024-01-07 14:06

--来源--

投资界

--分享--

-阅读量:6208   -

带着“温暖跨年”的主题,元旦电影档迎来了2024年的开门红,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数据,截至1月1日,2024年元旦档电影票房达到15.33亿元,创造了新的元旦档票房纪录。

为了在扎堆上映的影片中杀出重围,各家影方除了在基础的宣发和路演上更加卖力以外,还在仪式感上大做文章,例如《一闪一闪亮星星》推出“下雪场”策划,《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在130多家影城开放跨年嗨唱场,都想玩出一些不同的体验。

相关的企业也从这场开门红中受益,1月2日,猫眼娱乐、IMAX中国的股价分别上涨4.90%、3.73%。2024年电影市场的走势,还会持续对相关影视公司产生影响。那么面对形势更加明朗的2024年,它们还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盈利能力吗?

不想做出品方的票务,不是好互联网企业

相较于2023年元旦档来说,2024年元旦档可谓是有了质的飞跃。数据显示,2023年元旦档全国总票房达5.53亿元,档期总放映场次100.2万场,日均票房超过1.8亿元。当时,不少业内人士都认为元旦档的成绩意味着电影市场在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后,终于迎来了整体回暖,之后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1月1日,中国电影市场的2023年全年电影票房成绩单出炉,全年电影票房最终达到549.15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占比高达83.77%。全年票房过亿元影片共73部,其中国产影片50部,票房排名前十均为国产影片。

2024年的开局来得更加激昂,截至1月1日,2024年元旦档电影票房达到15.33亿元,几乎是去年元旦假期票房的三倍,并且上映影片的类型也更为丰富。由此看来,2024年的电影市场,势必将会迎来更大的增幅。

《一闪一闪亮星星》下雪场引热议

相应的,是相关企业的受益,1月2日,猫眼娱乐股价上涨4.90%,达到9.420港元/股,1月3日继续上涨到10港元/股,虽然相较开盘价14.82港元/股的开盘价还有差距,但已经呈现出了回温的态势。

猫眼娱乐目前主要有三大业务,一是娱乐内容服务,即为电影、电视剧、网剧、网络大电影、综艺及现场娱乐等各种娱乐形式提供从宣发到制作的娱乐内容服务;二是在线娱乐票务服务,即在线电影票务以及现场娱乐票务服务;三是广告服务及其他,即向各个行业的广告客户提供服务。

以票务起家的猫眼娱乐,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和带来的持续影响,整体娱乐市场收入锐减,猫眼娱乐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收入过度依赖票务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不行的。因此,深入到产业链的上游,触及投资、发行等环节才能强化盈利能力和提升控制能力。

触及上游,拉升盈利

在国内在线票务市场的成长期中,猫眼电影、淘票票、格瓦拉、百度糯米等平台皆使用票补让利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随着这场“票补战”的落幕,国内电影在线票务市场也形成了猫眼、淘票票两分天下的格局,市场份额也很难产生大的变动。

如今,猫眼娱乐身后占股前四的股东分别是光线传媒、腾讯、美团和微影时代。美团、腾讯的生态系统,正是猫眼娱乐在渠道上的优势。2023年,猫眼娱乐公布了与美团重续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腾讯订立营销推广框架协议的公告,前者提供美团渠道首页导航位经营猫眼业务,后者提供流量支持及配套技术支持服务。

而在"科技+全文娱"的核心发展战略之下,猫眼娱乐也正在逐步将重心转移到电影娱乐产业链的上游。

总体来说,电影产业链环环相扣,互惠互利。据《2023猫眼娱乐研究报告》,出品方负责上游投资,院线负责下游渠道,二者扮演核心角色,可以分得净票房收入的大部分比例,出品方收入一般在分账票房的 28-38%之间,院线与影院可分得 57%,而发行方处于中游端,可分得分账票房的5-15%。第三方票务平台收取服务费,通常为总票房的6%-8%。

过去,猫眼娱乐主要是以第三方票务平台身份参与产业链运作,收入占比较少,受市场影响却较大。而在近两年当中,猫眼娱乐将触角伸及上游的出品方和中游的发行方,也从中受益不少。

成绩最响的,当属2021年春节档*的黑马电影《你好,李焕英》,猫眼娱乐出品并发行了这部电影,最终拿下了54.13亿票房。猫眼娱乐具体的收益数字我们不得而知,但其2021年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为33.23亿元,相较2020年的13.66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43%,经调整后的净利润达到5.4亿元,相较2020年亏损4.35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由此可见,押宝出品与发行,带来的收益十分显著。

另外,《满江红》《流浪地球2》《熊出没·伴我“熊芯”》《人生路不熟》《长空*》《消失的她》等作品的出品或发行方中,同样也有猫眼娱乐的身影。

相较于涉水出品与发行环节的成果,猫眼娱乐在短视频、文娱媒体、具体、音乐、艺人等多个领域的业务布局则略显不足,因此猫眼娱乐的全文娱战略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护城河并未形成。即便是与文娱市场的发展同频,但也还是要考验未来对市场的判断与掌握能力。

谁是真正受益者?

“中国有最棒的市场,最多的、*的观众。只要你满足他基本的需求,只要提供情绪价值,他都赞美。”《封神*部:朝歌风云》导演乌尔善曾经这样评价道。

过去一年,国内电影市场给出的成绩的确印证了这句话。与此同时,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电影市场银幕数升至8.6万块,继续位居全球*。1.27万家影院中高产值影院数量回升,年票房不足500万元的影院数回落,更大的发展活力正在被开启。

但电影及文娱市场存在的问题同样十分客观,例如我国电影产业依然严重依赖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的占比较低。像万达电影一样致力于“多维度发展非票房业务”的影城实为少数,其举办的专属活动,如跨界合作故宫食品、哈根达斯等品牌,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万达影城在发展非票房业务

对于非票房收入的开发,实际上也是在挖掘一部作品的商业潜力。在春节档、国庆档这样的黄金档期,影片往往抢破头也想来分一杯羹,但即便是黄金档期的票房大盘会提高,分到具体作品、背后出品/发行方身上的份额也是有限的。如果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商业玩法,那么如今的玩法也将被颠覆。

另外,影视观众对流量明星、大牌明星的祛魅正在加速,相对于名人带来的票房号召力,作品本身带来的情绪价值、社会影响越发决定着票房的走势。这样一来,精品化与标准上升也会带动电影制作预算提升,未来分析观众偏好制作的电影或许才能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运营IP的能力也相应意味着议价能力。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互联网与电影产业的融合仍在加深,观众线上观影行为更加主流化,观影场景多元化。放眼未来,在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推动下,电影产业将从单点优化步入全面数字化。因此能够创新内容形态、创新商业模式的产业链企业,或许才是能在电影市场回温大趋势下的真正受益者。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THE END -